这三类地区的人员请不要前往上海参加进博会
高风险地区 如果您在过去21天内有国内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旅居史 ,将无法使用您的进博会证件入馆 。因此,请避免前往上海参会。0中风险地区 同样,如果您在过去21天内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旅居史 ,也将无法使用您的进博会证件入馆,建议您不要前往上海。
中风险等级地区如果您有21天内有国内疫情中风险等级地区所在的地级市旅居史,您将无法使用您的进博会证件通行入馆 ,请不要前往上海参会 。
没有以下旅居史的可以参加。在21天内有有国内疫情高风险等级地区所在的地级市旅居史。21天内有国内疫情中风险等级地区所在的地级市旅居史 。21天内国内有本土病例报告地级市旅居史的。这三类地区旅居史的,将无法使用进博会证件通行入馆。
所有参展参会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 ,非必要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在沪住宿管理要求 自首次进入展区前7天起,以及参展参会期间,所有参展参会人员应自觉落实“住宿地-工作地”“住宿地-展区 ”相对闭环管理要求。
进博会报名参加方式分为参展商、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三类,具体如下:参展商报名新展商:需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方平台注册账号 ,可参考报名视频指引完成操作。往届展商:可直接登录已有账号提交报名,或联系进口博览会工作人员协助。
世博会期间90%以上参观人员将通过轨道交通 、地面公交及团体客车等集约化交通方式入园,剩余约10%通过水路及专属出租车解决 。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 ,世博园区周边没有专门为小汽车(除了持有通行证的)提供停车位,需要提前换乘。
登革热和基孔肯尼雅中国哪些地方有出现了
1、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北方存在输入性传播风险。疾病流行区域分类根据传播风险和活跃程度 ,国内地区分为三类: I类地区: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海南 、云南 。这些地区伊蚊活跃期长,本地病例多,聚集性疫情风险突出。例如广东东莞、汕头等地近期存在传播风险。
2、基孔肯雅热在云南存在 。云南是我国较早发现基孔肯雅热的地区之一 ,1987年在西双版纳首次分离出病毒,证实存在本土病例和自然疫源地。自2008年以来,云南多次报告输入性病例 ,这些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3 、基孔肯雅热疫情分布如下:全球流行情况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后扩散至非洲、亚洲、美洲及欧洲 。截至2025年6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有坦桑尼亚、南非 、肯尼亚、法属留尼汪岛等 ,2025年法属留尼汪岛报告超9万例。
4、中国目前仅在南方部分省份报告过基孔肯雅热病例,云南 、广东、海南需重点注意 。这类疾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与登革热有相似的传染条件。近年来 ,云南边境地区因气候潮湿、蚊虫活跃,多次出现输入性病例。例如,2019年云南西双版纳曾报告过本土传播案例。
5 、基孔肯雅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包括非洲、南亚、东南亚及美洲部分国家,传播高峰与蚊虫活跃季节密切相关 。 分布核心区域非洲是起源地,长期流行于坦桑尼亚 、肯尼亚等东非国家。南亚和东南亚近年频繁暴发 ,印度、泰国、孟加拉国 、菲律宾均报告过大规模疫情。
6、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靠伊蚊叮咬传播 。近期广东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 ,增加了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目前基孔肯雅热疫情不仅扩散至佛山市其他区,还外溢至省外,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出现了1例有佛山顺德区旅居史的输入性病例。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1、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北方存在输入性传播风险 。疾病流行区域分类根据传播风险和活跃程度 ,国内地区分为三类: I类地区:浙江 、福建、广东、广西 、海南、云南。这些地区伊蚊活跃期长,本地病例多,聚集性疫情风险突出。例如广东东莞、汕头等地近期存在传播风险 。
2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 ,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局部地区存在传播风险。2025年广东佛山曾暴发较大规模的本地传播疫情。
3、基孔肯雅热在中国属输入性传染病,本土传播极少 ,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南方省份 。 分布特点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虫(如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传播。由于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适合伊蚊滋生,因此广东、云南、福建等地偶有输入病例 ,但极少引发本土大规模传播。
4 、基孔肯雅热目前在中国属于输入性传染病,本土流行风险较低,主要关注区域为南方气候湿热且伊蚊活跃的省份。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尤其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中国尚未出现大规模本土流行,但由于国际人员流动,输入性病例偶有发生。
5、截至2025年8月,国内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集中于广东省 ,河南省被列为Ⅱ类流行风险区。
6、我国尚未形成稳定疫源地,基孔肯雅热疫情以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为主 。国内流行现状方面,2008 年首次发现输入病例 ,曾在广东(2010 年东莞、2025 年 7 月佛山) 、云南(2019 年瑞丽)等地发生聚集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