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H7N9型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1、免疫接种 。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 ,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每隔3~4个月要进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间隔10天进行。(2)切实搞好饲养管理。
2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三)指导各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3、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要对呼吸道标本开展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进行病例诊断;没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应当尽快利用快速抗原检测试剂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并将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标本送当地流感监测 *** 实验室进一步开展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
4 、H7N9防控措施有哪些?减少与禽类接触在H7N9禽流感多发期间,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并且原理家禽的分泌物 ,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5、对于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应当做好如下工作:严格兽医防疫,控制禽流感的传入 。一定要从非疫区或无禽流感种鸡场引进种雏或种蛋。要防止野禽 ,尤其是水禽与肉鸡的接触。加强鸡场的隔离和消毒。一旦发现疫点,立即上报兽医部门和当地 *** ,严格封锁,坚决扑灭 。
H7N9病毒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不被传染)
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存在是由于病毒的自然变异和组合。以下是具体解释:病毒的自然存在与变异:禽流感病毒本身是存在的 ,它们通常在禽类间传播。经过某种变异后,禽流感病毒可能获得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H7N9就是其中一种变异后的病毒类型 。
感染H7N9禽流感的原因是人们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接触受病毒感染的家禽 ,或者接触家禽的粪便、羽毛 、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能是通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感染。尽管人类接触受感染家禽的机会较多,但实际感染人数相对较少。
感染机制:禽流感病毒一般主要感染禽类 。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 ,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时,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根据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不同 ,可分为高、中 、低非致病性三级。H7N9病毒的具体致病性级别需根据具体病毒株和感染情况来判断 。
H7N9属于禽流感病毒的一种,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H7NH7NH7NH7NH9N2和H7N9亚型.人感染禽流感,是由旬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 ,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 。
2015年H7N9禽流感疫情的诊疗方案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史。
卫生部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之一版)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目的(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 ,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奥司他韦成人剂量75mg每日两次,重症者剂量可加倍 ,疗程5-7天。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 ,每日两次吸入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卫发明电〔2013〕17号)。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 、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及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中至少有1例确诊病例)。
从4月13日开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脉氧等指标正常 ,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出院标准,4月20日出院 。